江苏快三精准预测号码-《夜航船》解析—卷一·天文部·露雾冰(六)—甘露

新闻动态 /

你的位置:江苏快三精准预测号码 > 新闻动态 > 《夜航船》解析—卷一·天文部·露雾冰(六)—甘露
《夜航船》解析—卷一·天文部·露雾冰(六)—甘露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甘露①

梁诏②,贵县人,以孝名,有甘露着松树上。后为广东提刑干官。苏轼询知状,为署其斋曰“甘露”,林曰“瑞松”,其读书处曰“薰风”。

释义:见文中。

①甘露:指甜美的雨露,出自《老子》:“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。”。

1、甘美的露水。

《老子》:“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。”

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庆云浮,甘露降。”

宋·梅尧臣《和永叔桐花》:“晓枝滴甘露,味落寒泉中。”

明·施耐庵 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二回: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,如醍醐灌顶,甘露洒心。

峻青《秋色赋·傲露篇》:“因为它有一种本事,能把下在它身上的霜变成甘露,来滋润它的枝叶。”

图片

甘露

2.古人认为甘露降,是太平瑞征。
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甘露既降,朱草萌芽。

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乃者凤皇集泰山 、陈留 ,甘露降未央宫……获蒙嘉瑞,赐兹祉福,夙夜兢兢,靡有骄色。”

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水一·甘露》(释名)引《瑞应图》:“甘露,美露也。神灵之精,仁瑞之泽,其凝如脂,其甘如饴,故有甘、膏、酒、浆之名。”
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先声》:“请问那几种祥瑞,河出图,洛出书,景星明,庆云现,甘露降,膏雨零。”

3.甘蕉花苞中的甜味汁液。

清·吴其濬《植物名实图考·甘蕉》:“甘蕉,生岭北者开花,花苞有露,极甘,通呼甘露。”

4. 佛教语。梵语的意译。喻佛法、涅槃等。

《法华经·药草喻品》:“为大众说甘露净法。”

南朝·梁·沈约《和王卫军解讲》:“甘露为谁演,得一标道心。”

南朝·梁·萧统《东斋听讲》诗:“既参甘露旨,方欲书缙绅。”

5、旧时迷信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水。

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胜甘露灌体,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喜。

甘露在历史上还有很多记载,也有更多意义。

1、形状和性质

《晋中兴书》说:“甘露者,仁泽也,其凝如脂,其美如饴。”

《瑞应图》也说:“甘露者,美露也,神灵之精,仁瑞之泽。其凝如脂,其甘如饴,一名膏露,一名天酒。”说明甘露是“脂”一样,白的。

《宋书》有:“文帝元嘉中,甘露频降,状如细雪。”

《王子年拾遗记》则说:“昆仑山有甘露,望之色如丹,着木石则皎然如霜雪,宝器承之如饴……”甘露既然是“状如细雪”“皎然如霜雪”一样,可见它是很小的白色结晶,估计形状还很不规则。

图片

2、甘露降,祥瑞生

甘露,在古代作为罕见的祥瑞来看待,往往作为君主圣德、盛世降临的征兆。

《礼》:“天不爱其道,故天降甘露。”“王所以为顺而弗悖也,天降甘露。”

《尚书中候》:“尧时甘露降。”

《礼斗威仪》:“君治政,则轩辕之精散为甘露。”

《春秋繁露》:“恩及於物,顺於人而甘露降。”

《鹖冠子》:“圣德上及太清,下及太宁,中及万灵,则膏露下。”

《论衡》:“甘露味如饴,王者之太平应则降。”

《瑞应图》:“露色浓甘者,谓之甘露。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。”“王者德至於天,和气感则甘露降於松柏。”

《拾遗记》:“昆仑山有甘露……人君圣德则下。”

《晋中兴书》 “王者敬养耆老则甘露降於松柏,尊贤容众则竹苇受之。”

图片

3、年号“甘露”和史书记载

“甘露”作为年号,在中国历史上有六次之多,堪称之最,它们分别是:

①甘露(前53年-前50年),汉宣帝刘询的第6个年号,共四年。

②甘露(256年6月-260年5月),三国曹魏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第2个年号,共计5年。

③甘露(265年4月-266年7月),三国东吴末帝孙皓的第2个年号,共计2年。

④甘露(359年6月-364年)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前秦宣昭帝苻坚的第二个年号,共计6年。

⑤甘露(约525年—约530年),高昌君主麴光的一个年号,共计6年。

⑥甘露(926年-936年),东丹国人皇王耶律倍的年号,共计11年。

古代甘露象征“君主圣德、天下太平”,屡次出现在正史记载中。

比如《汉书》有:

宣帝元康元年,甘露降未央宫,大赦天下。

平帝永平十七年,自春迄夏,多甘露降。谒元陵,太常丞上言陵树叶上有甘露,令百官采之。

成帝幸河东,祠后土,甘露降京师。

宣帝诏曰:“乃者,凤凰集太山、陈留,甘露降未央宫,宜赦天下。”

《后汉书》中有:

桓帝永康元年秋八月,魏郡言嘉禾生,甘露降。

明帝永平十七年,甘露降于原陵。

《东观汉记》曰:

光武帝时,甘露降四十五里。

明帝永平十七年,梦见先帝、光烈皇后,梦中喜觉,悲不能寐,明旦上陵,其日甘露降於陵树,帝令百官采之。帝伏御床流涕也。

《魏志》曰:

明帝铸承露盘,茎长一十二丈,铜龙绕其根,立於芳林园,甘露乃降。

明帝与东阿王诏曰:“昔先帝时,甘露屡降於仁寿殿前,灵芝生芳林园中。自吾建承露盘已来,甘露复降於芳林园仁寿殿前。”

4、甘露功效

明·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“甘露性甘,大寒,无毒。食之润五脏,长年不饥,神仙。藏器。又甘露蜜,生巴西绝域中,状如饧也,性甘,味平,无毒,可治胸膈诸热,明目止渴。藏器。”《述仙记》:“八月一日作五明囊,盛取百草头露,以之洗眼,眼明也。”

《白虎通》中就有:“甘露者,美露也,降则物无不盛。”

图片

②梁诏:根据光绪《贵县志》记载,梁诏乃贵县人,三品官,任职广东提刑司干官,当得知母亲去世后便放下功名利禄,辞官回到贵县家乡守墓志孝。苏东坡听闻梁诏的故事亦是十分感动,特地绕道到贵县访梁诏,至此梁孝子的故事便流传开来。

光绪《贵县志》:梁诏,少孤,事母孝举孝廉,元丰中任广东提刑司干官,母卒,庐墓建罔极亭,手莳松柏久之成林,有甘露降于树,芝草生庭侧。苏轼自海外归,闻其孝行枉道,见之名林曰瑞林, 改题亭曰甘露, 诏命二子谒轼, 轼勉以力学, 以薰风二字署其读书处。

图片

守孝图

梁孝子即宋代贵县人梁诏。据光绪《贵县志》记载,梁诏在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去世了,只剩下母亲和他相依为命。梁诏因为孝顺廉正,于宋元丰年间被朝廷任命为广东提刑司干官。在任上,他母亲去世,于是返乡丁忧。梁诏在母亲的墓边建了一座小屋居住,名为“罔极”亭,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穷哀思。

梁诏还在母亲的墓旁种植松柏,时间久了,松柏长成了树林,常有甘露挂在枝叶上,闪闪发亮。在他居住的庭院两侧,则长出了很多灵芝草。后来,被流放海南的苏东坡回来时,听说了梁诏的孝行,便专门绕道来到贵县探访梁孝子,并将墓园那片松柏林称之为“瑞林”,将“罔极”亭改题为“甘露”亭,还在梁诏儿子读书的地方题写了“薰风”两个字。

梁诏的孝道感动了上苍,降下甘露,长出灵芝。苏东坡题写“薰风”二字,毫无疑问是希望梁诏的儿子从中得到熏陶。

图片

梁孝子里碑刻

贵县人黄鼎镇写过一首《春日过梁孝子亭》的诗:“东风吹散雨如丝,草长平芜花著篱。甘露我来寻旧址,醴泉世说有华池。行藏贤者难先测,今古途人动孝思。朝代屡更名尚在,湖东春水绿涟漪。”尽管时光流逝,尽管甘露亭、薰风亭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,但不变的是人们怀念亲恩的情感。

光绪《贵县志》还有“登龙桥即孝子里”的记载。晚清封疆大吏、邑人陈璚有感于梁孝子的故事,遂为其刻碑,即“梁孝子里”石碑,至今仍立于登龙桥三界庙的对面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